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游客晏生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15) ---- [原创]我读父亲<<艽野尘梦>>(四)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5&id=31037)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2/25 10:56:54 -- [原创]我读父亲<<艽野尘梦>>(四) ( 四 ) 三天后,赵尔丰令钟颖部队出发,由父亲带领一营兵力作先锋,当晚到达腊左塘。父亲想起那位登珠堪布,他并不是带兵之人,也没有遵守他的诺言三日后撤兵。也许,他在观看形势,更可能是藏王不准他撤军。但军无戏言,大军就要进攻了。 并达桥上守护的那些藏兵听到枪响后,慌乱不堪,边还击,边往桥后撤退。父亲率兵过河后直奔藏营右侧,藏兵乱成一团,匆匆败退。父亲又兵分两路,乘胜追击。 桥上一队的士兵也冲过了桥,上下左右合力夹攻,藏兵大败,战斗两小时就结束了。这时,左翼军占领了林多坝后山,前后夹击,藏兵彻底崩溃,纷纷逃命。 一日,部队翻到到一座山的半腰,忽见山上一大群野牛在斗架,狂奔怒吼,突然向他们冲来,士兵来不急躲避,十多人被牛撞伤。就这样,艰难地行走了20多天才到达三十九族,部队暂时在这里住下。父亲对三十九族这神密的地方有所了解。 部队在三十九族住下休整数日后,父亲接到钟颖通知:藏兵先头部队2000余人,已退到拉萨70里外的乌斯江。又一部约3000余人,已退入工布,要严加戒备。并命令父亲部队向工布进军,于是,父亲又率部队向工布出发。 工布辖地纵横八百里,气候温和,冬季山间还开着野花,翠绿复盖,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是藏王边觉夺吉的出生之地。父亲率部队到达工布后,扎住在营官所在地。营官之家真是“层楼广厦,金碧争辉”,那些营官们举止温和,谈吐高雅。父亲借此机会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感情,并向他们宣传藏汉一家的历史渊源。同时,严肃军纪,秋毫无犯。士兵们和当地藏民关系也非常融洽,深受藏民欢迎。 父亲严厉地说:“这是藏族人的极宝之物,窃宝之罪,决不可为!”他说完将《甘珠尔经》交第巴封存起来。为防止被人窃取,还特别派人守护。这段时间父亲将营部设在第巴家里,并利用有利条件学习藏语,调查了解到当地很多的情况。不久,他又奉命移驻德摩一带搞安抚工作。 德摩位于工布的东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有居民200多户,有大喇嘛寺一所,风景清幽,物产富饶。第巴的住宅豪华壮丽,待人彬彬有礼。父亲在这里安抚一月之久,彼此十分友好,经常与第巴入山打猎。一日,第巴的舅父,贡觉营官加瓜彭错前来拜见父亲,并邀请到他家做客,父亲满口答应。 第二天,父亲同第巴及几个随从前往贡觉,年过花甲的彭错夫妇早已到村外来迎接。他们将父亲一行请进富丽的住宅。用自制的果饼、酥茶殷勤招待后,又请他们来到一片平地看藏女马上拔杆表演。在细草如毡的草坪上,每隔三、四十步,立尺余长的球杆一根,以拔杆多少定输赢。十几名藏女身捆丝带坐在马上,只听号令一响,鞭策疾驰如飞,马奔到立杆之处,即俯身拔起球杆。其中一位十五、六岁的藏女子,相貌中姿,而动作矫健敏捷,连拔五杆,获得第一名。父亲见此情景,称赞不已,大声喝彩道:“好!好!好!好马技啊!” 回到彭错家中,酒饭之间,父亲还在夸赞这位姑娘的精湛马技。彭错对父亲说:“这位姑娘是我的侄女,名叫西原。” 父亲听后更加赞不接绝口。第巴见此情,笑着对陈渠珍说:“你若有意,愿将西原许配,不知尊意如何?” 父亲听后哈哈一笑:“那可好了……"在场的随同人员也跟着哈哈地笑了起来。 父亲原以为这是句玩笑话,没想到几天以后,第巴和彭错夫妇真的将西原送来成婚。西原经过浓装艳饰,娥眉淡扫,显得更加美丽迷人。在场的喇嘛呼图克图愿做公证婚人,他对父亲说:“此事大佳,西原在这一带矫健闻名,胜似男子,给役军中,当不为公累也。” 呼图克图一席话打动了父亲的心,见人既然送来,西原就站在跟前,这也是藏人的一份真情,再不能拒绝。于是,便同意这门婚事。 婚后,西原对父亲百般体贴。夜晚,父亲查岗哨,西原挎刀紧跟身后;到藏家聊天喝酥茶,西原寸步不离地陪在身边。白天,他们常骑马入山狩猎,西原不但马技好,枪法还特别准,百步之内的猎物难逃脱她的枪口,他俩在德摩的这段日子还过得平静。西原也感到开心满足,可父亲心里有数,自从川军入藏以后,达赖、厦扎相率兵逃至大吉岭,依靠了英国人,今后肯定还有仗打。 一日,第巴惊慌跑来告诉父亲,波密藏兵昨日窜入觉拉沟抢劫。父亲听后,立即带领两队人马赶到30里外的觉拉沟。当地藏民都逃亡一空,只剩下一老人,他对父亲说:"波密蛮兵昨夜进村抢劫,饱载而归,他们性残忍,蛮横无礼,我们历年受他们蹂躏,你们的军队要长驻不走,我民才能安生业……"老人说完拉住父亲的手,用乞求的目光望着父亲。 父亲安慰老人:"我军入藏就是为保你们平安,进工布是先抚后剿,我们迟早会进波密剿灭叛军。" 不久,父亲就接到驻藏大臣联豫的命令,向波密进兵。部队离开德摩时,藏民们涕泣相送,军民不尽依依之情,父亲带西原含泪和亲人告别。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3/7 21:32:32 -- “在一旁的司书张子青忍不住对陈渠珍说:” 晏生这里可能是一时疏忽, 要统一用“父亲”一称谓,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3/8 0:46:36 -- 以下是引用乡音在2009-3-7 21:32:32的发言: “在一旁的司书张子青忍不住对陈渠珍说:” 晏生这里可能是一时疏忽, 要统一用“父亲”一称谓, 谢谢乡音姐指正。我实在检查了几遍,还是出错。所以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3/10 14:49:33 -- 挑错容易写文章难 晏生不见怪就谢谢了 ![]()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3/10 20:32:43 -- 以下是引用乡音在2009-3-10 14:49:33的发言: 挑错容易写文章难 晏生不见怪就谢谢了 ![]() 快莫是各样讲,金玉良言,我感激都来不赢..谢谢再谢谢!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8/24 20:01:00 -- 一百零四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9/8 22:06:40 -- 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