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衡阳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12)
----  [原创]从雨母山看古三苗之地与中原地区悠久历史渊源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2&id=37607)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1:00:52

--  [原创]从雨母山看古三苗之地与中原地区悠久历史渊源

从雨母山看古三苗之地与中原地区悠久历史渊源

五一期间,网友称节日里“一元钱可去一个雁城旅游地方”——花一元钱坐石鼓广场至雨母山游1路公交车,约40分钟后抵达位于西郊的雨母山。虽然这里的雁雨寺与附近的红旗水库旅游设施尚不完备,大多保持原始次森林地貌,且不收门票,是浮生半日的好去处。

除了下乡插队、外地读书和工作的几年时间,灯火近六十年生涯中有近50年在家乡雁城度过。也曾走过附近南岳、岐山、岣嵝等名山大川,却对这位于西郊十多公里开发不久的雨母山风景区素未谋面。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四千多年前黄帝时期九州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闭塞,如炎帝从陕西宝鸡一带迁湖南炎陵一带,生于山西的舜帝南巡死于湖南九嶷,而生于四川汶川的大禹却得舜禅让为天下部落首领。黄帝的曾孙帝喾征伐湖南一带的三苗部落也就不足为奇,虽然他们至多有原始的舟车交通工具。帝喾在雨母山决战中诛杀三苗首领术器,“胜者为王败者寇”,于是有了为帝喾纪功的帝喾祠。

据传,“帝喾逐术器于衡阳,斩其首……帝舜南巡经此,设坛祭帝喾”。

传炎帝时久旱,赤松子受炎帝命在山上设坛祭雨,天降甘霖。炎帝招为女婿,名此山雨母山。

黄帝时衡阳是三苗部族属地。黄帝杀死了三苗首领蚩尤后,其属下术器率残部逃回老家衡阳。黄帝委曾孙颛顼为帅,帝喾为先锋南征,术器被诛于雨母山。

舜帝南巡祭帝喾修的帝喾祠应极简陋。明代工部侍郎衡阳王诏在此祈求得子,还愿将帝喾祠重修。抗战中雨母山是衡阳保卫战外围阵地,帝喾祠毁于战乱。2002年由太空方丈主持重修,改名雁雨寺。

(雨母山部份资料摘网友笨小子《衡阳人文故事集》)


--  作者:清风明月
--  发布时间:2009/5/9 11:09:53

--  
一生少离家,福也.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1:13:17

--  

    昨日据网友介绍路线,早9点半坐游1路公交从石鼓书院旁出发,不到40分钟到达雨母山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只要3里路即从山下公交车站到雁雨寺(原称帝喾祠),我们要争取中午赶回家是花2元打摩的上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1:29:12

--  

   雁雨寺的核心部份应不是大雄宝殿,而是山顶古遗址上重修的帝喾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祠旁雄鸡不知是否得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1:39:51

--  

    2002年重修的雁雨寺巳略显残破,比起去年下半年在本栏介绍的岐山仁瑞寺的维护差远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汉白玉雕栏似不是自然损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觉得现在寺庙的命名没了规矩,还是僧尼杂处?以前尼姑修行处名庵,和尚修行处名寺,但这雁雨寺内的帝喾祠里所见是一老尼,管斋堂的也是一老尼,这2002年重建时铸的香炉旁走过的也是一小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1:45:07

--  

    山中虽冷清,也不时有游人与善男信女光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幽幽山寺、山塘及山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5/9 12:03:19

--  
以下是引用清风明月在2009-5-9 11:09:53的发言:
一生少离家,福也.

    谢清风明月常关注轶事栏目。灯火说的近六十岁有近五十年在家乡,其实应说后来一直在家乡单位工作。但未详说的是,灯火大概以前在外出差的日子占一半。

   灯火下乡祁阳4年,广州读书3年,郴州工作2年。但返城后有3年从事铁路乘务工作,3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后从事业务管理,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长沙、冷水滩、郴州等地跑,当然还少不了远至东北、江浙及广东、广西等地出差。不过前2年一刀切回家“吃老米”是真的不离家享福了,除了每年偶尔出外旅游,就是协助也退休3年老婆带外孙。前年有也在海南搞香蕉园的朋友相邀入伙未去,昨天又有朋友相邀去“柳州”发财,灯火巳厌倦在外奔波的生活,现在单位给的“米米”能维持温饱,除网上逍遥,下午与牌友小聚,含饴弄孙安度余生别无他求了。



--  作者:绿碧岭
--  发布时间:2009/5/9 12:12:14

--  

应加强对雨母山的考察与研究

我有一学考古的同学生前曾说过:中华民族用炎黄子孙来统称不一定准确,其实长江以南的人的祖先应该是蚩尤,不过因为蚩尤是战败者,是“为寇”者,正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宣传力度不大而已


--  作者:祥子
--  发布时间:2009/5/9 21:29:57

--  
衡阳倒是去过多次,回雁峰在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糊子酒甘淳味未穷,想不到还有颇具历史传说的雨母山值得一游,有机会定当去看看。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5/12 0:07:28

--  
    生在衡阳,不知有个“雨母山”真如井底蛙蛙。有机会去瞧瞧,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旅游景点,就喜欢没有被开发的地方,人少,没有什么商业气息,不烦人,尽情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