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意想不到收到长沙邮寄的印刷品《金秋的礼物》,邮寄时间:1月27日寄出,今天是2月20日,不足一千公里却足足旅行了近一月,因为邮政不景气的原因,迟来的“金秋的礼物”,久违了。湘楚平民如此诚挚于朋友,令我感动,在这里说声谢谢,并有感而发。
《金秋的礼物》开始即以自己在大学深造的儿子宴请感恩父母开头,作者既羡慕下一代的同时又感叹万千。整本散文饱含幸酸、真情、感恩和对事业的追求。
因为生不逢时,少年时代的不幸受尽坎坷磨难。父亲是一场政治风暴中的受害者,一个老实巴结满腹才华的知识分子竟成了“右派”分子,全家被赶到边远乡村接受劳动改造。那年,他三岁,跟着母亲走过漫长的精神磨难之路,低头做人,不能昂首挺胸走路,不能粗声大气说话。
在这种乌云密布的天空下,贫病气不畅的母亲撇下儿子过早去了通往“天国”之路,那年,他仅十岁。他成了母亲任教的这所山村小学里的“孤儿”,或许,湘楚平民因祸得福,得益于好心的教工照料,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不受外界乱云的冲击,奠定了他有颗善良的心和做人的原则,夯实了他从小积蓄远大的抱负。
放牛、插秧、扮禾、除草、翻地、挑粪......,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湘楚平民”在苦难的生活中成长着。作为十年动乱时期失去母爱的孩子,每天撅着屁股,面向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牛马般地劳作,却天天饿肚子......。
我家世代是劳动者,历次运动父辈没有受到冲击,而湘楚平民父辈是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后,亲属与后代都受到牵连。我虽然听说过,却没有亲身的感受,因此也就少了一份切肤之痛。看了湘楚平民《金秋的礼物》坎坷部分,我为之动情,不禁潸然泪下,为历次运动和文革十年动乱给作者带来深重的苦难经历而悲哀与怜悯。
当年出身“红五类”和出身“黑七类”的青年,因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那年月有着鲜明的对比。尤其红五类的干部子弟,当年是反右、四清、文革初期运动的最大受益者。“砸碎一个旧世界”,他们的父辈享有了厚禄,自然子弟们自己则过上了幸福生活;因为老子英雄儿“好汉”,决定了他们对领袖神话般的极端崇拜。从“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开始,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将资产阶级、黑帮、地主富农、右派分子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些“造反派”当然会不遗余力。可是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很多本来是革命干部不久却成了“走资派”,同样遭到了冲击,这些子弟自然也逃脱不了悲惨厄运。时间已过了四十年有余。这几十年,社会又经历了多次重新洗牌,经济改革,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当年的受害者与施害者,很多人已经作古,而当年的年轻人已处在了同一个社会阶层,都在这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并肩同行,应该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但愿历史不再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湘楚平民凭着自己几十年不解的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把握好每一次机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得以成就今日的辉煌,事业如日中天,苦尽甘来。苍天不负有心人,平民那天国的母亲也会得到欣慰。
想古人以文会友,吟风咏月,曲水流觞,逸兴遄飞,是何等风雅洒脱。如今,网络成了我们以文会友的交流平台。不管文字后有着怎样的一张脸孔,依然可以真诚地交流和爱慕着彼此的文字,在这样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中得到充实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