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江秋水
-- 发布时间:2009/3/7 16:46:43
-- 无罪的杀人者
李欣探案、推理之四 无罪的杀人者 初春的周末,我约李欣和王坚在“陶然居”茶庄喝午茶。 尽管元宵节过去还不久,但这几天的气温却升到了二十几度,大家都卸去了厚重的冬衣,觉得非常地轻松和惬意。 我们一边享受着“龙井”的韵味,一边随意地聊着各种话题,从2008年年初的雪灾一直到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机,各抒已见,其乐盈盈。 王坚忽然话锋一转,兴冲冲地说: “张华,你在报社整天挂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在我们三人之中应属消息灵通人士,你能不能说一个外国网站上登载的新闻故事,以助聊兴?要求嘛,嗯,最好是这个故事的结局要出人意料。” “好,我顶一下。”李欣笑着说。 “呵呵,你这家伙,太雷人了。”我拍拍王坚的肩膀,“好吧。不过,说什么好呢?新闻太多了。……哦,有了,我就说说在一家*国网站上看来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由于与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决定选择“死亡”这条不归路。他在遗书上痛不欲生地写道,父亲要把他赶出家门,母亲则干脆停止了对他的经济支持,这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因而决定自杀。他攀上一座10层居民大楼的顶部,准备在这里跳楼。这座大楼正在进行顶层维修,楼顶堆满了维修材料。杰克把遗书放在一个建筑构件上,站在顶檐边又想了好久,最后长叹一声,闭上眼睛纵身一跳,当场气绝身亡。 “等等,”李欣打断我的话,“这个结局有点问题。如果杰克真的死了,那么决不是死于跳楼,而是死于他杀” “他杀?”王坚的眼睛里充满问号,“张华明明说杰克是跳楼身亡,你说是他杀?” “跳楼不一定身亡吧?”李欣吹开浮在水面的茶叶,喝了一口茶,微微一笑。 “10楼啊!”王坚几乎要叫起来,“莫非你看过这则新闻故事,知道最后的结果?” “我哪有这么多时间逛网,只是推理而已。”李欣笑答。 王坚好奇地问我:“杰克真的是他杀而不是自杀?” “确实是他杀。”我说。这个李欣,真是三句不离本行。不过,我虽然知道李欣推理能力强,也还是感到疑惑不解,他凭什么推断是他杀? “那么他是被人杀死后再抛下楼的?”王坚又转脸问我。 “不是,他确实是跳楼后才被害的。”我说。 “这就奇怪了,难道他从10楼跳下居然没死,后来才被别人所害的?”王坚对李欣说,“你说说,你怎么断定杰克死于他杀?” 我也很想听听李欣的解释。 “很简单,他根本没有跳到地面。”李欣笑着说,“*国的建筑维修法规定,维修高层建筑,必须在被修层以下两层处拉防护网,以防止维修工人坠楼事故。如果10楼顶维修,那么在8楼就会有防护网,也许连杰克自己也不知道下面有防护网,但可以肯定的是,杰克从楼顶跳下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既然无危险,而他仍然丧生,这就可以他断定是在跳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有道理,有道理。”王坚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张华,你接着说。” “正是如此,”我说,“八楼的住户蓦然间看到一个人从高处掉下来,吓了一跳,马上报警,警方赶来后在防护网上发现了死去的杰克。随后法医给杰克作尸检时在他的脑袋上检查发现了一个弹孔,断定是枪杀。进一步的调查证实,在杰克的坠落当中,是九楼一扇窗户中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警方在那扇窗户上找到了弹孔。” “哦,谋杀。”王坚猜测道。 “不,应该不是谋杀,”李欣摇摇头,“下坠时的速度是很快的,经过九楼窗户的时间只有一秒钟不到,普通居民的枪法哪有这么准,时机又掌握得这么好?我记得,*国的法律规定居民不能持有军用枪支,但可以持有猎枪、高压气枪和小口径步枪,因此,我推测,九楼的那户居民是用这类枪支无意间击中了杰克。” “哇,神了,真有你的!一切正如你之所说。”我冲李欣竖起大姆指,“九楼那套房间里住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当时他们正在激烈地争吵,老先生拿着猎枪站在房中央,老妇人则站在窗户边,老先生端着猎枪指着妻子,恐吓道:‘你再吵,我就开枪了!’而妻子不甘示弱,喊着‘你开枪啊,打死我啊,你敢开枪吗!?’老先生大怒,情绪失控之下扣动扳机,嘴里还高喝一声‘叭!’可是人一激动手就会颤抖,哪里打得准,结果子弹飞出窗外,正巧击中了正在坠落的杰克。” “哈,巧,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实在是巧极了!”王坚笑了起来。 “确实非常巧合。”李欣不慌不忙地说,“从*国的法律上讲,当犯罪嫌疑人企图杀人而误杀另一个人时,他谋杀另一个人的罪名也会同样成立。看来,这位老先生会被公诉机关指控为谋杀杰克。王坚的猜测还是对的哦。” “后来呢?”王坚顾不上李欣的挪喻,急于听到下文。 “后来,后来这对老夫妇对前来调查的警官发誓说,他们都不知道枪里装有子弹。老先生说,他只有在外出打猎的前一天才会往枪里装子弹,但他最近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去打猎了,也没有第二天去打猎的计划,所以决不会装子弹的。而拿着没有装子弹的猎枪恐吓妻子是他一贯的做法,他其实非常爱她,根本无意伤害她,只是对她的无理取闹非常不满,才吓唬吓唬她而已,他也根本不会在争吵时往枪里装子弹,因而枪杀杰克纯属意外。那位妻子则说,她深知丈夫的这个习惯,她就是因为确知枪里不会有子弹,才敢对他喊‘你开枪吧’。她也没往枪里装过子弹,因为她根本不懂得玩枪,也就谈不上往枪里装子弹了。” “呵呵,警方接下来该调查究竟是谁装的子弹了。”李欣很有把握地说。 “可以验查弹壳上的指纹啊,谁的指纹就是谁装的子弹,”王坚也很有把握地说,“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DNA鉴定嘛。” “哪有这么复杂,嘿嘿,”我不禁失声一笑,“警方调查到一位邻居时,也就是住在这位老先生对面房间的房客,他作证说,一个星期前,他亲眼看到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在往猎枪里装填子弹,当时他还以为是这位儿子要出去打猎呢,还善意地提醒说:‘小心点,别走火了啊。’” “可是不能由此判断打死杰克的就是他儿子装填的那颗子弹啊。”王坚说。 “警方作了技术鉴定,射进杰克脑袋的子弹正是这把猎枪所用的子弹,而且在一个月之内,这把猎枪只发射过一次——也就是打死杰克的这一次。” “这样的话,这个儿子岂不就成了杀人犯?”王坚问。 “那当然。不过,警方还会调查这个儿子装填子弹的动机,以甄别是过失杀人还是蓄意谋杀。”李欣点头说道。 “是啊,警方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我喝了一口茶,接着说,“据这对老夫妻说,他们的儿子今年24岁,性格内向,大学毕业两年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又坚决不肯去干那些推销员之类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正值经济危机,工作难找,二是他们的儿子好高骛远,属于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的人,因此一直呆在家里依赖父母的养老金生活。在*国,24岁的男人没有工作还依赖父母生活,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会被社会看不起的。所以,一个星期前,做母亲的坚决地对儿子下达了‘驱逐令’:如果在10天之内还不找到一项工作,那么就必须从家里搬出去自己想法谋生,不再给他提供生活费用——她不想负担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汉。” “呵呵,*国的民俗与我国大不相同啊,”王坚感概道,“遇到这种情况,中国的父母决不会把儿女驱赶出家门,哪怕他们一辈子不出去找工作。而*国的父母下得了狠心驱赶儿女,其实正是为了培养后代独立自主发奋图强的人格啊。” “这样事情就很明显了,”李欣转动着手中的茶杯,侃侃而言:“这位儿子性格内向,而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大多不爱交际也不善于交际,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和不满由于不能及时与别人沟通,因而无法有效渲泻,这就常常使他们容易钻牛角尖,‘一条胡同走到黑’,也就容易产生暴发性的冲动,在一时激愤之下脑筋短路,干出过激的或者是违法的事情来。这位做儿子的本来就承受着被社会看不起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对父母亲的驱赶怀恨在心,逆反之心顿起,变成了谋害之意。他知道父亲有持枪威吓母亲的不良习惯,便趁父母都不在家时给猎枪装上了子弹,企图借父亲的手杀害母亲,然后父亲又会因为杀人罪而获刑。呵呵,这位儿子也够狠的!根据*国的法律来看,儿子的这种行为已经使他成为杀死杰克的凶手。” “嘿,这明明就是谋杀双亲嘛,竟然有这样的不孝之子!”王坚把茶杯往桌上一顿,愤愤地说,转头问我:“那么,警方是不是将这个儿子作为杀人嫌疑犯逮捕了呢?” 我正要讲话,李欣忽然抬手制止,他沉思一会,缓缓说道:“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杰克确实是自杀!” “什么?”王坚吃惊地瞪大眼睛,“明明是他杀,怎么说来说去又是自杀了?你明白了我却不明白了。张华你说啊,到底是怎么回事?” “杰克确实是死于老先生的枪击,但警方和法官后来也都确实认定杰克是自杀。”我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李欣。 “哈哈,越说越糊涂了!”王坚说,“李欣,你开始还坚决地认为杰克是他杀,一会儿功夫又成了自杀,就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变得也太快了吧?” “王坚,你不是要听一个结局出人意料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虽短,还真的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之外呢。”李欣也哈哈一笑,把茶杯放回到茶几上,恢谐地回答。 “得了得了,别卖关子了,把你的分析说出来听听嘛。” “因为杰克就是这对老夫妻的儿子!”李欣斩钉截铁地说。 “哦……?”王坚的嘴巴立刻张成了大大的“O”型,惊讶得说不出话了。我对李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想想张华开始是怎么说的?”李欣不再调侃,微笑着提醒王坚,“杰克在跳楼前留下了一纸遗书,宣称他找不到工作,而他的父亲却要将他赶出家门,母亲要停止对他的经济支持,这不与张华后来叙述那对老夫妻的儿子的情况非常吻合吗?再者说,杰克要跳楼的话,他攀上自己住的大楼顶层不更方便吗?因此,我大胆地推测,杰克就是这对老夫妻的儿子!杰克企图一箭双雕,既害母亲又害父亲,可是这个如意算盘迟迟没有实现,而父母亲的‘驱逐令’又已经快到期,他不知道离开父母后如何生活,加上长久以来积聚在胸中的郁闷,他肯定感到非常沮丧,以致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便打算跳楼自杀——前面我已经说过,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冲动——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会被自己亲手装填的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国的法官最后肯定是判决杰克自杀,而杰克的父亲——那位老先生,就是‘无罪的杀人者’了。” “哦,原来如此!”王坚出了一口长气,“这真是应了中国民间因果报应的说法啊。” 我拍手道:“李欣分析得完全正确!中国有一句俗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杰克不就是罪有应得吗?” “嗯,故事精彩,茶也是好茶啊!”王坚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总结似地说,“下次有时间我们再到这来,我请客。不过,张华仍然得准备一个好故事啊。” 我们相视哈哈大笑。
2009.03.06 写于株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