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7/27 20:17:06
--
博物馆的陈列室详细介绍了张骞两通西域的历史,也陈列着古代兵器、农具、钱币、生活用品等许多当地出土的文物,甚至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婴儿木乃伊。丰富的展出文物使观众仿佛看到了千余年前阳关地区人民的生活场景。
走出博物馆的后门,是仿建的古阳关关城,进入关城,打扮成汉代官吏的工作人员煞有介事地为出关的游客们办理“关牒”,据说凭着这张相当于今天的出国护照的“关牒”所到之处都会给予接待和照顾,这也就是“请多多关照”这句话的由来。 出了阳关,沙梁高处是荒颓的阳关烽燧——当年燃起烽烟报警御敌的烽火台。城外一大片风沙掩盖的旷野中残留着星星点点的断壁残垣,据说那是当年“互市”的遗址,那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边贸集市吧,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古董滩”,至今常有人挖出汉唐的砖瓦、衣物残片、外国钱币。废墟的旁边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据说这就是“阳关道”,也就是丝绸之路的出入阳关的一段。阳关道有多宽?据讲解员介绍大约有一百米,比首都的长安街还要宽,可以想见当年商队往来、熙熙攘攘的盛况,不过今天只有仍默默矗立的阳关烽燧曾经目睹过它千年前的辉煌了。 踏上阳关道,迎面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塑像,高擎着酒杯为你送行。回首东顾,绿荫芳草、杨柳依依,掩映着气象万千的古城,向西望去,脚下一条宽阔的大道通向一望无涯的戈壁,夕阳西下,杳无人烟,只有极远的天际露出一线隐隐约约的雪山。王维想必是亲身到过阳关的,不然如何能吟出《渭城曲》那样情景交融、感人肺腑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