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呵呵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0) ---- 一日尽览珠海百年风光————斗门南门村祠堂群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0&id=1125)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3:38 -- 一日尽览珠海百年风光————斗门南门村祠堂群 离开清朝古街后,富裕中农带领我们七弯八拐的来到斗门县南门村,南门村立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到现在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村内有一套族谱;五座祖祠:菉猗堂、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意塘赵公祠、意乡赵公祠;二条建于清朝的石板街;一块坐落在祖祠正前方小山丘上的望石;一棵有两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一座有如《红楼梦》中大观园一样气势恢弘的“赵家庄”。而当地人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赵式祠堂,是赵氏后人为了纪念到此开山建村的元朝诗人、礼学家赵梅南而建。 我们到这里已近中午了,又是周日,除开大榕树下坐了几个人外,几乎见不到人,清静更有意境,更好慢慢参观。 南门村的五座祠堂实际上是一个建筑群,由录猗堂、逸峰赵公祠、昆山赵公祠组成。前三座祠堂连成一体,后两座祠堂则分别位于前三座祠堂的左右两边。 一下车,就见菉猗堂、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并列排在那里迎接远方的客人,先不忙参观看看介绍再说。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4:23 -- 这五座祠堂中以录猗堂最著名。 录猗堂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被称作赵氏祖祠,五祠中最早修建的。清代乾隆年间曾修复过。 “录猗”就是元朝诗人、礼学家赵梅南的别名,从它始建之日起,就成了斗门赵姓族人生活中也是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座祠堂而存在。也因为是赵氏祖祠,所以录猗堂得到了村民较好的保护。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4:46 -- 我们到的时候,三座祠堂只有菉猗堂开了门。后来遇到好心的村民,开了其它门让我们进去参观。 进祠堂首先迈过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瞻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不过,如果是达官贵人就不用卖力去跨了,因为门槛是活动的,有贵人出入不仅要拿起门槛,还要大开中门。而族人平时只能从中门两边的小拱门出入,一般是左进右出。 燕归来迈进来时说:好像靖县的门槛 站在菉猗堂的天井里,才看清这里是分门厅、中殿、后殿等三座夹两天井布局,属典型的明代南方沿海建筑风格。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5:23 -- 祠内外都饰有石雕、木雕、灰雕等。其中窗花雕工精细,图案由钱币、蝙蝠、寿字和一对镂空窗眼组成,寓意“福寿双全”。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5:42 -- 这里最具特色的是用硕大坚硬的蚝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山墙和门,蚝壳砌成的墙身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色的光芒,让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祠堂显得更加朴实和亲切。选用蚝壳做建筑材料,除了防盗功能,多半还因为当时靠海吃海,也寄寓着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愿望。据说,数百年前修建此祠的时候,附近可能有一个大蚝场,于是村人就地取材。这种充满沿海特色的建筑样式,曾吸引了不少建筑学家的兴趣。沿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千年砖,万年蚝”,说明蚝墙坚固实用,还可以防台风。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6:08 -- 大家在蚝墙面前呆了很久,照相机忙过不停 将手轻轻的放上去,感受一下蚝的坚硬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6:39 -- 摸一摸,看一看,透过高墙直视天空,也许太古的时候也有一女子常常抬头看着天空想着她密密的心事 富裕中农不惜哈腰驼背摄下夫人精彩的镜头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7:04 -- 再来一张 透过 高墙看外面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7:34 -- 他们开"政治局"会议,我只好站到一边 麻着胆子和靓妹妹照一张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8/1/11 11:28:00 -- 除了蚝墙外,特别的建筑材料还有红沙岩(红谷石)墙础,从明朝始建时保存至今。 这些也可以算文物哒 |